非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2 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具有构建 2 层网络所需要的所有功能。 2 层交换机分两种,即非网管型 2 层交换机和网管型 2 层交换机。非网管型 2 层交换机,*额外组态,即可集成到 2 层网络中。对于网管型 2 层交换机,可对其进行配置:它们有 IP 地址,可以利用该地址针对具体应用对其进行配置。
西门子的 2 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包括:
紧凑型交换机模块 (CSM)
SCALANCE X 工业以太网 2 层交换机
RUGGEDCOM 以太网 2 层交换机
可在 SIMATIC 上直接使用的非网管型交换机,用于接口扩展以及将机器集成在现有工厂网络中。
带电气端口和/或光纤端口的非网管型交换机,用为设计为机器或工厂设计小型 10/100/1000 Mbps 网络。此外,24 V AC 版本可用于楼宇自动化。
带电气和/或光纤端口、冗余电源和信号触点的交换机可在机器级应用中使用。此外,还提供 24 V AC 版本,用于楼宇自动化和 19“机架设计的设备。
用于通用用途,即自机器级应用直至数据传输速率高可达 1000 Mbps 的网络子系统。组态和远程诊断功能都集成在 STEP 7 / TIA Portal 工程组态工具中。这样就提高了工厂可用性。具有高防护等级的设备便于无机柜设置。
还提供了相应交换机,适合在具有硬实时要求(等时同步实时 – IRT)的子系统网络中以及具有 S2 诊断、CiR/H-CiR 和 H-Sync 功能的高可用性 H 系统中使用。配有 SFP 插入式收发器的型号可以选择电气和光纤端口。
另外,还提供了适合各种应用的型号( SIMATIC ET 200S、ET 200SP 或 S7-1500 型号)以及无机柜布局的型号。
子系统/工厂区域联网以及与车间相连。SCALANCE X-300 托管型产品系列产品**地结合了 SCALANCE X-400 系列产品的固件功能和 SCALANCE X-200 的紧凑型设计技术。这意味着,与 SCALANCE X-200 交换机相比,SCALANCE X-300 交换机具有扩展的管理功能和扩展的固件功能。具有 19" 机架设计形式的设备可作为完全或部分模块化设备提供,以及作为工作组交换机提供。
紧凑型、模块化网管型交换机分为**帽式 DIN 导轨型和机架型。RUGGEDCOM 交换机主要在供电领域中使用。在这种区域中,这些设备能够在变电站和工厂中的恶劣电气环境及不利气候条件下可靠工作。
2 层和 3 层网管型和非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线概览
SCALANCE X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应用领域
SCALANCE X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功能概述
SCALANCE X –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软件的功能概览
对于用户来说,在编写用户程序或选择设备时,必须清楚下面介绍的三个阶段,即用户程序执行过程的原理。
PLC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即对输入扫描信号、执行用户程序和输出刷新都采用集中分批处理的工作方式。
(1)输入扫描 在这一阶段中,PLC以扫描方式读入所有输入端子上的输入信号,并将输入信号存入输入映像区,输入映像存储器被刷新。在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中,输入映像存储器与外界隔离,其内容保持不变,直至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扫描阶段,才被重新读入的输入信号刷新。可见,PLC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不直接使用现场当时的输入信号,而使用本次采样时输入到映像区中的数据。如果输入设备能使PLC输入端形成闭合回路,对应输入端编号的内部输入继电器内保存为“1”,即相当于继电器线圈导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该编号对应的触点动作;如果输入设备能使输入开路,则对应输入端编号的内部输入继电器内保存为“0”,即相当于继电器线圈没导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该编号对应的触点不动作。如果在PLC处于非输入扫描的阶段,PLC外的输入设备状态发生了变化,内部输入继电器也不会发生变化,要等到下一个输入扫描阶段才能根据此时的输入状态来刷新。所以,对于少于十几毫秒的输入信号,经常采集不到。
(2)执行程序 在执行用户程序过程中,PLC按梯形图程序顺序自上而下、从左至右逐个扫描执行,即按助记符指令表的先后顺序执行。但遇到程序跳转指令,则根据跳转条件是否满足来决定程序跳转地址。程序执行过程中,PLC从输入映像区中取出输入变量的当前状态,然后进行由程序确定的逻辑运算或其他运算,根据程序指令将运算结果存入相应的内部继电器中,包括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输出继电器的信号存放在输出映像区,即输出继电器与PLC外部的同编号的输出点对应。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同一周期内,的逻辑结果影响后面的触点,即后执行的程序可能用到的新中间运算结果;但同一周期内,后面的运算结果不影响的逻辑关系。该扫描周期内除输入继电器以外的所有内部继电器的终状态(导通与否),将影响下一个扫描周期各触点的开与闭。
(3)输出刷新 程序执行阶段的运算被存入输出映像区,而不送到输出端口上。在输出刷新阶段,PLC将输出映像区中的输出变量送入输出锁存器,然后由锁存器通过输出模块产生本周期的控制输出。如果内部输出继电器的状态为“1”,则输出继电器触点闭合。全部输出设备的状态要保持一个扫描周期。
1.动力线、控制线以及PLC的电源线和I/O线应分别配线,隔离变压器与PLC和I/O之间应采用双胶线连接。
2. 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
3. PLC的输入与输出好分开走线,开关量与模拟量也要分开敷设。模拟量信号的传送应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一端或两端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屏蔽层电阻的1/10。
4. PLC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以及功能模块的连接线缆应单独敷设,以防止外界信号的干扰。
5. 交流输出线和直流输出线不要用同一根电缆,输出线应尽量远离高压线和动力线,避免并行。
良好的接地是保PLC可靠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PLC的接地线与机器的接地端相接,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mm2 ,接地电阻小于100Ω;如果要用扩展单元,其接地点应与基本单元的接地点接在一起。为了抑制加在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干扰,应给PLC接上**地线,接地点应与动力设备(如电机)的接地点分开;若达不到这种要求,也必须做到与其它设备公共接地,禁止与其它设备串连接地。接地点应尽可能靠近PLC
梯形图是PLC控制系统中使用得多的图形编程语言,被称为PLC的一编程语言。梯形图与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很容易被工厂电气人员掌握,特别适用于开关量逻辑控制。梯形图常被称为电路或程序,梯形图的设计称为编程。PLC梯形图设计规则(或规范)如下:
(1)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能画在垂直分支上。应根据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和对输出线圈的几种可能控制路径来画。
(2)不包含触点的分支应放在垂直方向,不可放在水平位置,以便于识别触点的组合和对输出线圈的控制路径。
(3)在有几个串联回路相并联时,应将触头多的那个串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上面。在有几个并联回路相串联时,应将触点多的并联回路放在梯形图的左面。这种安排,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
(3)不能将触点画在线圈的右边,只能在触点的右边接线圈。
6ES72111BE400XB0 | CPU 1211C AC/DC/Rly,6输入/4输出,集成2AI |
6ES72111AE400XB0 | CPU 1211C DC/DC/DC,6输入/4输出,集成2AI |
6ES72111HE400XB0 | CPU 1211C DC/DC/Rly,6输入/4输出,集成2AI |
6ES72121BE400XB0 | CPU 1212C AC/DC/Rly,8输入/6输出,集成2AI |
6ES72121AE400XB0 | CPU 1212C DC/DC/DC,8输入/6输出,集成2AI |
6ES72121HE400XB0 | CPU 1212C DC/DC/Rly,8输入/6输出,集成2AI |
6ES72141BG400XB0 | CPU 1214C AC/DC/Rly,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 |
6ES72141AG400XB0 | CPU 1214C DC/DC/DC,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 |
6ES72141HG400XB0 | CPU 1214C DC/DC/Rly,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 |
6ES72151BG400XB0 | CPU 1215C AC/DC/Rly,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2AO |
6ES72151AG400XB0 | CPU 1215C DC/DC/DC,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2AO |
6ES72151HG400XB0 | CPU 1215C DC/DC/Rly,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2AO |
6ES72171AG400XB0 | CPU 1217C DC/DC/DC,14输入/10输出,集成2AI/2AO |